刚入院时,在小凯眼里,穿白大褂的都是个坏人。
出院时,小凯说: “陈大哥,我今天出院了,我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……”
从“坏人”到“陈大哥”的转变,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?
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。
01、大舌头、鸭子步 上学前下定决心手术治疗
△足背屈角测定检查
胎龄不足29周的早产儿小凯,出生时即头颅CT提示“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”。1岁时仍独坐不稳,3岁时尖足着地行走,但步态不稳,走路呈“鸭子步”。说话尚流利,偶尔会出现“大舌头”吐字不清的情况。曾经在当地做过针灸、脑放射等康复理疗治疗,有一些效果。考虑到孩子马上要读书,遂来到暨南大学崇爱医院求医。
经过各项详细检查,8月12日,陈鸿耀主任团队为他施行“双侧颈动脉外膜剥脱术+右下肢肌腱矫形术+右下肢短腿石膏外固定术”。
02、“每天抬脚练够100次!”“穿白大褂的都是坏人!”
小凯手术非常顺利,但做完手术后因疼痛有些许闹情绪,还偷偷跟妈妈说陈医生是坏人,害他挨了一刀,那么痛,只能躺在床上哪里都去不了。
术后第三天查房,了解到小凯因疼痛而偷懒,很少练习抬腿动作。陈主任直接下达死任务:“多练!脚用力抬高,你每天给我练够100次!不然那刀就白挨了!”。
03、吃鸡蛋补充营养 把医生的话当“圣旨”
一次查房,恰遇小凯在吃早餐,任小凯妈妈怎么哄,他都不愿意吃鸡蛋。“鸡蛋里都是优质蛋白,对你伤口愈合、长身体都有帮助,要吃,而且要每天吃。”简单的三言两语,小凯虽然皱着眉头,但也乖乖地把鸡蛋吃了下去。小凯妈妈笑道,现在我的话不听,就听医生的话,像圣旨一样。
这就像孩子上学一样,常常不听家长话,却把老师的话当“圣旨”,老师说的比什么都管用。
04、“陈大哥,我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”“我这几天说话好像不结巴了?”
或许是每天一点一滴的相处,也或许是小凯妈妈教导小凯,医生做的一切都是为他好,慢慢地,小凯开始亲切地喊陈主任为“陈大哥”。
“陈大哥,我走几步给你看看有没有进步。”
“拍个视频给陈大哥看,让他表扬表扬我。”
“陈大哥,我今天出院了,我画了一幅画想送给你……”
术后第10天,小凯伤口愈合良好,出院回当地做康复。出院时,小凯惊喜地说:“咦?妈妈,我这几天说话好像不结巴了?”
有些改变,悄然发生。努力过后,静待花开。
陈鸿耀主任指出,语言功能障碍在脑瘫患者中的发病率很高,可达70%以上。文中的小凯日常说话偶尔结巴,症状比较轻。而脑瘫类型中的痉挛型四肢瘫、不随意运动型、共济失调型及混合型脑瘫患者更容易出现构音功能障碍,这给日常的交流带来很大困扰,甚至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。
CPS颈动脉外膜剥脱术,是一种能有效改善语言功能障碍、构音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。通过切除颈总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网束,并用生物膜隔离一段神经,防止再生,以增加脑瘫患儿大脑血液供应,促进大脑发育,从而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障碍、流涎、徐动或上肢痉挛的症状。多数患者在术后几天内就能改善一些症状,比如流涎减少、发音改善等等,日常照顾患者的亲人,如父母,细致观察就能发现。而认知方面的改善,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。
该患儿右下肢肌张力高、跟腱紧。如果不解决跟腱紧的问题,随着骨骼成长,患儿走路脚尖着地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,马蹄足畸形加重。做右下肢肌腱矫形术,可以延长小腿腓肠肌腱膜,解除跟腱的紧张。再结合康复训练,逐步提升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。手术的成功,给康复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,大大缩短治疗周期,而术后的康复训练同等重要,这也是术后两天就跟患儿强调做抬腿训练的初衷。